2024年3月1日
免疫治疗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患者带来了更长生存,同时在早期NSCLC领域也取得了关键突破。作为新型治疗手段,免疫治疗为临床各个科室的发展和合作带来了新机会,同时多科室合作也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各分期患者的治疗策略。
免疫治疗积极布局早/晚期肺癌领域
2023年肺癌免疫治疗领域的重点进展聚焦于早中期肺癌围术期的探索。早前,免疫治疗已在早期NSCLC术后辅助治疗及术前新辅助治疗中开展了相关研究。今年更火热的研究进展是免疫治疗“夹心饼”模式,即给予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+术后辅助免疫治疗,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。
早中晚期NSCLC患者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
随着各个学科的发展,我们逐渐发现单一科室的诊疗能力已经不足以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,患者表面看似一种出现疾病症状时在临床情况下仍需要多学科协作。因此多学科诊疗模式开始发展和普及。该模式结合各科室所长,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全程诊疗服务,避免患者在不同科室间的奔波,帮助不同科室共同提高诊疗能力,并更加深入了解患者的综合治疗模式。
研究聚焦全身与局部治疗的整合应用,多学科合作保障临床研究顺利开展
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在晚期NSCLC患者中已得到广泛应用,包括用于患者的诊疗方案、模式、免疫治疗不良事件的管理。例如免疫治疗可能引起皮肤毒性、肝毒性、胃肠道毒性和肺毒性等不良事件,应对棘手的不良事件例如肺炎等,也需要多学科协作。关于未来研究方向,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是热点话题,PD-L1曾被认为是很好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,但后续的研究发现,免疫联合化疗模式不再对患者的PD-L1表达水平有要求,仍需要寻找除PD-L1之外更精准、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,近年来ctDNA、肿瘤突变负荷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。
行业资讯参考来源:《免疫治疗助力肺癌全程管理》